欧洲行“社交”失败,拜登急于访华,是想效仿2008年的奥巴马?

2021-06-29 18:02:01

香港验血查性别

  美国最近动作不断,几次表达进行中美领导人会晤的意愿,其目的却不得不令人戒备。

  “拜普会”刚结束,白宫就有消息传出想推进中美领导人会晤的进程。

  据路透社报道,沙利文,这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表示,美国正在考虑安排中美领导人会晤。但在6月18号的外交部记者会上,赵立坚表示,目前没有进一步可公开的信息。

  同时,据外媒报道,美国务卿布林肯拟同中国外长王毅会晤,时间或定在意大利G20外长峰会期间,而美副国务卿谢尔曼也计划于今夏访华。

  拜登为什么急于同中国领导人会晤?拜登的对华态度和政策真的如此友好吗?美国如此着急求着与中国接触,到底有什么目的?

  这背后的原因还要从拜登最近的外交表现慢慢谈起。

  1.“社交”不停的美国总统:从G7峰会到“拜普会”

  2021年,拜登开启了他的首次出国访问的旅程,拜登的第一站就选定了欧洲。拜登于2021年6月先后参加了北约峰会和G7峰会,而许多欧洲国家正是这两个峰会组织的成员国。

  拜登如此看重自己的这场“政治秀”,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采取“联欧抗中”的策略。如果有可能的话,再拉拢俄罗斯,并疏远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美国与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渊源颇深。虽然早在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颁布后,美国便成为一个独立的联邦制国家,但美国的文化、宗教、政治、语言都和欧洲有着密切的联系。

  若是美国想要“拉帮结派”,首选的国家中一定不能不考虑欧洲各国,因为他们享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美国和英国都以英语为母语,这些条件均有利于美国说服其他国家同自己站在一边,并遵循美国的价值观。

  此外,拜登如此重视G7峰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希望借着G7峰会期间与欧洲领导人接触的机会,能“安排”妥当自己和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的会面。

  6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如期于瑞士日内瓦举行会晤,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也达成了一定共识。

  作为此次会晤的最大看点,两国元首就战略稳定议题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核战争没有赢家”;计划展开全面的双边对话,为未来军备控制和风险缓解措施奠定基础。

  然而,拜登的计划落了空,因双边关系积怨过深,美俄首脑峰会未达成任何突破性协议。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一开始就看清了拜登的意图。

  在接受采访时,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表示,美俄领导人在会晤期间,如果有任何涉及与中方相关的内容,俄方会在第一时间主动与中方进行探讨。中国与俄罗斯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也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一句话,俄罗斯对待中国的态度并不会因美国的试探有任何改变,俄罗斯对华的外交态度属于俄罗斯内政,与美国无关。

  同样的道理,拜登在G7峰会上对中国人权问题等的批判,其实也不尽然就是欧洲各国的本意。

  2020年9月16日,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前7个月,中国与欧盟27个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3287亿欧元,增长2.6%,超过欧美贸易额52亿欧元。这也是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本国经济与中国高度挂钩的情况下,欧洲国家还会听命于美国,置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于不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地时间19日,在七国集团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我们应当秉持多边主义,这也是全球的期望。七国集团同样期盼加强与中方的合作,谋求合作共赢。

  说到底,G7只是一个峰会,而国家外交的本质除了意识形态输出,更重要的应当是经济上的合作共赢。欧洲各国没有必要放弃与中国的经济共赢局面,而去相信拜登给的口头承诺。

  2.拜登及美国的对华态度

  拉拢欧洲不成,“拜普会”也没有获得什么实质进展,拜登和他的团队坐不住了,准备直接同中国谈话。

  同时,当地时间19日,根据白宫网站当天发布的信息,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谈及外交政策时表示,盟友必须做好“与中国长期战略竞争”的准备。

  到底是要谈话推进中美关系良性发展,还是要坚持战略竞争?这还得看看拜登的对华态度。

  拜登政府对华关系的大致主张可以分为如下3条。这些主张在《拯救特朗普之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中均有体现。

  第一,美国应当牢牢抓紧其他西方国家,使他们簇拥在美国周围,由于西方国家占据了全球GDP一半以上的分量,美国就能继续塑造从环境到劳动力、国际交易以及科学技术等的规则与规范。

  第二,要警惕中国占据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美国对华将采取强硬措施,并阻止这一趋势。

  第三,在气候变化、防核扩散和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等“中美利益交汇的问题”上,美国有可能与中国展开合作。

  可以看出,拜登的对华态度相比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态度有所缓和,美国愿意在一些问题上与中国合作。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些气候问题、核扩散问题早已经是中美甚至是全球共识,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未来产业技术上,美国坚决拒绝与中国合作,拒绝谋求共同发展。

  说到底,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让美国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美国并不相信也不可能相信中国所秉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美国只会担忧当中国拥有挑战美国的能力时,美国将会受制于中国。

  所以,即使拜登的对华态度只能算是表面友好,但与中国竞争,而不是合作的单边主义思维是没有改变的。

  再看拜登拟派出访华的“得力干将”——布林肯。

  近日,当被问及拜登政府对与台湾签订双边贸易协定的立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

  “具体内容尚不清楚,但我知道美国正在与台湾进行对话,或很快将进行相关对话,讨论某种框架性的协议。并且按照我的个人看法,双方应该展开相关对话。”

  早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到访日本,在结束会谈后,美国和日本发表了联合声明,中国成为了关键词之一,在美日同盟眼里,中国就是“威胁”,就是挑战。

  这番话立刻遭到外交部的反驳,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美日这份联合声明完全无视历史事实,歪曲事实与真相,这不过是美日狼狈为奸且妄图干涉中国内政、污蔑抹黑中国的又一例子。

  中国强硬的反击令美国大吃一惊,布林肯的态度立刻发生大转变,布林肯到访韩国后,就没有再发出指责中国的相关声明,并且还出人意料地称赞了中国在“半岛无核化”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显然,如果中国不发出警告,这位美国国务卿只会变本加厉,继续伤害中国的利益,干涉中国内政。

  布林肯的收敛并不能说明美国真的想要缓和中美关系,这恰恰表明,美国一抓到机会就会想尽办法侵损中国利益。

  拜登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打着平等对话的幌子,让中国接受美国强硬的外交态度与和中国利益不符的经济政策,继续压制中国的发展。

  3.美国的经济危机:中国接盘?

  在拜登出席G7峰会之际,美国国内并不太平。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中心于当地时间6月12日发生严重枪击事件,该枪手随后逃离,留下13人受伤的惨案。此外,美国西部正在遭遇1200年来的最严重干旱。美国国内社会问题频发。

  更重要的是,这次大规模的干旱,直接影响最大的便是农业,由于水资源短缺,很多地区的农民选择大量铲除农作物,这也使得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不仅是农业,美国的整体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六月二十四日上午十点,美国各类债务规模已经高达二十八点四万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可能在今年八月出现债务违约。”这是近日美国财政部长针对美国目前的财政状况向美政府发出的公开警告。

  其实早在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就采用了让其他接盘的方式暂缓经济压力,中国就是当时帮助美国渡过难关的国家。

  当时刚刚上任的奥巴马总统多次远赴中国来请求中国采取措施以帮助美国,并设法说服中国大量购买美债。

  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中国决定大量购入美债,同时也发布了一系列经济计划来刺激国内经济,这才使得美国的经济体系得以继续运转。

  2008年美国在面对金融危机时的做法实际上就让我们得知了拜登如此急于访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妄想中国和2008年时一样,大量购买美债,缓解美国此时的经济危机。

  中国购买大量购买美债后,美国就有足够的钱周转其欠各国的债务,同时,中国购买了大量美债后,中国的经济就与美国密切相关,美元贬值,中国的经济也会受影响。

  2008年,中国一方面出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另一方面出于奥巴马相对友好的对华态度与对华政策。

  如果说2008年的美国还愿意和中国维持着表面合作的局面,那么到了2021年,经历了中美贸易摩擦、一系列高精尖技术“卡脖子”问题、征收关税等等事件后,美国再求着中国接盘,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与奥巴马用一种相对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不同,拜登在访华前,先是在G7峰会上批评中国存在“人权问题”,将中国贬损一番,又在“拜普会”上企图拉拢俄罗斯,疏远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不仅如此,这期间美国一直试图插手中国内政,也就是台湾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拜登还急于和中国领导人会晤,这样的会晤又能谈出什么结果呢?

  早在2013年,拜登还是副总统时,外交部就拜登访华一事发表看法,称

  “我们已于12月1日了解了关于美国副总统拜登即将访华的相关消息。我们对拜登副总统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美国的此次到访可以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并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与发展起到更多积极作用。”

  希望拜登清楚,只有是求和平、求发展,中国才会欢迎。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迪菲实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