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4 09:30:30
文/麦若蔻
作为一名老母亲,从怀孕的那天起,我就对自己说,将来千万不能把孩子养成“熊孩子”,因为,“熊孩子”太惹人讨厌了。
没想到,这年头“熊孩子”的新闻竟然不及“熊家长”多!
这几年,先后出现了好几位知名“熊家长”:迪士尼“摸臀”男孩的打人妈妈、看着娃在水库里洗澡而自己在岸边玩手机的爸爸、自家孩子往楼下扔砖头却责怪保安吓到孩子的家长、在公交车上逼孩子练吊环并大骂司机的妈妈……
这两天,又“火”了一位为了哄孩子开心,在景区徒手拔掉孔雀羽毛的“熊妈妈”。(隔着屏幕都为孔雀感觉疼~)
现场视频显示,一名白衣女子来到一只孔雀旁边,一把拽掉了孔雀的尾部羽毛,开心地将羽毛递给了身边的孩子,逗孩子开心。而被拔掉羽毛的孔雀则快速远离该女子,飞到了一处高地上。
网友们看到视频,都气坏了!
大家纷纷表示:“就这素质,能教育出好孩子?”“建议开一门必修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
“这是从小给孩子树立一个坏榜样吗?”
看到这种事发生,真的是应了那句话:“一想到当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简直太可怕了!”幸好,“父母持证上岗”已经被提上日程。
■
每个“熊孩子”的诞生,都离不开“熊父母”的推波助澜。
还记得2018年上海迪士尼的8岁男孩“摸臀”事件吗?
8岁男孩摸了一个小姐姐的屁股,小姐姐说了他几句,结果小男孩的母亲(黑衣女)和另一名随行女子立刻暴跳如雷,对着女生污言秽语,随后两人一起对女孩实施暴力行为:抡包打女孩的头、将女孩推倒在地上打,最后还叫嚣“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屁股没被人摸过?”女孩全程没有还手,只是问:“为什么要打人?”
有这样蛮横无赖的家长,难怪那个男孩小小年纪就有此举动!
浙江一个10岁男孩,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影响了自己在家中看动画片《喜羊羊》,居然用刀子割断工人的安全绳。幸好绳子有两根,工人最终得救。令人气愤的是,孩子父亲对此事的态度是:“给工人赔偿一根新的绳子。”
安全绳被割断吊在半空
施工者悬在半空不能动弹
长沙一公交车上,一位女子让儿子抓住拉手练吊环,被司机劝阻后,该女子大骂:“关你屁事!我天天都这么吊,就你有意见!有病啊!”
还有很多类似的新闻:小区电梯里经常有孩子小便,物业多次张贴通告禁止这种行为。有一次,一个在电梯撒尿的孩子被一位女士当场“逮住”,没想到随后赶到的孩子爷爷却质问她“那还让孩子憋坏了不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养不教,父之过。”
可以说,“熊孩子”多半是家长一手培养出来的。
■
幼儿期是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父母很有必要以身作则,向幼儿期的孩子灌输一些规则意识,让他们知道必要的行为规范和公德底线,清楚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到,比如:要爱护动物、文明有礼。
比如:有的孩子搞恶作剧划了别人家的汽车,家长务必带着孩子向受害者当面道歉、赔偿,在家里,可以扣掉孩子几个月的零花钱当做赔偿,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这也是给孩子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将孩子向积极的方向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在琐碎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实施共情教育,使之体会到家的温暖、人间之爱,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控制情绪,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