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贺子珍进京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李敏:母亲,您可不能放声大哭

2021-08-18 09:50:31

产品动画 http://www.sdzscm.cn/

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后,经过三湾改编开始向井冈山进军。

有一天,袁文才带着34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贺子珍面前,作为一名红军女战士,在人烟稀少的万山丛中的井冈山,自然而然的成为的众人的焦点。毛泽东第一次见到贺子珍的时候,也是有点诧异的,他断然没有料到,在井冈山里还有如此的年轻的女红军。

油画《三湾改编》

袁文才指了指贺子珍和毛泽东说:“老毛,她是来自永新的干部,叫贺子珍。”

而贺子珍也同样打量着这个瘦削的男人,贺子珍晚年的时候还对当年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毛泽东穿着一身破旧的灰布中山服,和所有红军一样,脖子上系着一根红布带,他的个子很高,身材很消瘦,甚至颧骨都要突出来了,头发很长,从中间向两边分开,皮肤由于经常转战晒得黝黑,一脸疲倦的样子更加衬托出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贺子珍从毛泽东的目光里看出了他的睿智和毅力。

贺子珍的目光从上往下打量着毛泽东,忽然脚上的伤口让她格外关注,因为在行军途中磨伤了脚,由于缺医少药,最后竟然化脓了。

这就是毛泽东给贺子珍的第一印象,她当时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将会成为这个男人的丈夫,更不会想到的是这个男人将会改变她的一生。

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

而此时的毛泽东看着这个年轻的女红军笑着和袁文才说:“我以为是你的女儿,或者是某位同志的家属呐。”

说完之后,毛泽东和贺子珍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毛泽东说:“子珍同志,我们以后就是战友了!”

就在当天,热心的贺子珍就主动地给毛泽东清理了脚伤并且上了药,这件事也让毛泽东一辈子永远不能忘怀。也就在此时,毛泽东的内心觉得贺子珍将会成为可以自己一共战斗的女孩。

塘边遇险,毛泽东坦然面对

其实,在遇到毛泽东之前,贺子珍的年轻的心里早已有了意中人,那就是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欧阳洛,当时由于工作关系,二人失去联系,而年轻的贺子珍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将这份美好永远在心中存着。

1928年春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刚刚成立不久,对于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土地,一直以来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毛泽东决定亲自制定一部统一的土地法,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整治情况,他亲自下乡去调查研究。

不久之后,毛泽东带领着一部分战士蹲点塘边村,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住所,工作队只好安排他和贺子珍住到了一户姓周的老婆婆家里。

由于当地的方言晦涩难懂,贺子珍主动承担了翻译的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毛泽东和贺子珍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有一次出发前往农村进行工作的时候,专门来到贺子珍的门前轻轻敲了两下房门。

贺子珍隔着房门说:“毛委员,有什么事情到窗口说”,说完之后把窗户拉开一个小缝,毛泽东说:“我要走了,子珍同志。”当时心有所属的贺子珍,对于毛泽东的做法感到很无趣,心里想:你走你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虽然贺子珍不开门,但是毛泽东以后每次下乡调查,开展工作之前总会轻轻敲一下贺子珍的窗户,毛泽东当然明白,贺子珍一直忘不掉心中的那个人。后来毛泽东告诉贺子珍欧阳洛牺牲的消息,贺子珍还伤心了好久。

正当毛泽东在村里蹲点调查期间,有一天,一阵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一支地主保安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毛泽东在这里的消息,几十人气势汹汹地拿着枪往塘边村走来,领头的队长十分嚣张地说:“只要活捉毛泽东,就可以到蒋委员长哪里领取重赏!”

而这个时候,毛泽东正在和贺子珍一起整理和分析这几天的调查资料,面对四处响起的枪声,年轻的贺子珍十分紧张,因为驻扎在村里的红军连队和保护毛泽东的警卫们都被安排到各个村子去做群众工作去了,一时间无法集中。

就在这个万分紧急的时刻,贺子珍看着毛泽东眼神里流露出十分焦急的神情。

而此时的毛泽东一动不动,和平时一样点燃一支香烟,轻轻地吸了一口,考虑了几分钟后说:“在不知道敌人底细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冒险。”

然后他把手里的香烟熄灭,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子珍同志,我们去通知群众,让老乡们马上撤离!”

在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疏散下,塘边村的老乡们全部躲到了山里,给保安队留下了一座空村,敌人进村之后发现空无一人,知道根本抓不到毛泽东,于是在村里面抢掠了几户之后就离开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一件事情可能都算不上一次大事,但是在贺子珍心中们这确实是一次具有关键性的事件,也就是这次事件,让只有19岁的贺子珍目睹了毛泽东的处变不惊、镇定自若、沉着果断的革命精神,内心顿时充满了仰慕之情。

桂圆,你是一个好姑娘,我喜欢你

紧接着二人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远远超过了同志之间的范畴。

过了几天,贺子珍准备去找毛泽东,正准备踏入房间的时候,却看到毛泽东正在伏案疾书,贺子珍不愿意打扰他,便一声不吭的靠在门口,深情的注视着他。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毛泽东停下了笔,点燃一支香烟,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忽然一抬头,贺子珍亭亭玉立的身影、秀气的面庞和楚楚动人的眼眸映入了毛泽东的眼里,毛泽东从眼神里看到了贺子珍这颗年轻、质朴、纯正和火热的心。

贺子珍看到毛泽东正在看自己,一时间竟然低下了头,害羞地摆弄起自己上衣的纽扣来。

可是关于这种男女爱情,终究得有一方率先开口,可当时谁也没有开口。

终于有一天,毛泽东和贺子珍一起工作的时候,毛主席主动地开口说:“桂圆(贺子珍的乳名)你是一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喜欢你!”

没想到突如其来的表白让贺子珍一下子更加害羞了,两个人谈了很久,越聊越投机,贺子珍被毛泽东坦诚深深地感动了,两个人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身世,但是两颗心越靠越近,一直到互相产生了共鸣,不知不觉的融汇到了一起。

毛泽东和贺子珍谈恋爱的事情传遍了整个井冈山,有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毛泽东会看上一个乡下的丫头,而毛主席笑了笑说:“桂圆是个有文化的女子,而且有性格我喜欢!”毛泽东的话从下面的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贺子珍独特的性格特点。

有一天,正巧毛泽东和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在开会,敌人正好赶到,贺子珍骑第一时间跑出会场,骑着没有马鞍的马,左右手各持一把手枪,对准敌人的小部队连放两枪,吸引他们注意,然后引开了敌人保护了中央领导的安全。

贺子珍这种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队伍的精神后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贺子珍跟随着毛泽东一步步从井冈山来到了瑞金,从中央苏区一直到延安,他们二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度过了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

长征中为了掩护伤员留下终身遗憾

然而,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上,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为了消灭红军,蒋介石除了在地面上派出重兵进行各种围堵阻截外,还利用空军在空中搜索侦查。

一天,贺子珍所在的部队到达贵州盘县一带,刚刚吃过午饭,就听到天空中响起了一阵阵飞机的轰鸣,这是敌机前来的讯号,伴随着敌机的靠近,很多人都在连长侯政,指导员李坚真的带领下找掩体躲避。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贺子珍从人群中跑了出来,协助伤病员隐蔽。这时候敌机发现了目标迅速俯冲下来,先用机枪扫射,然后投下了几颗炸弹掉头飞走了,留下了一片硝烟。

正当硝烟散尽的时候,贺子珍发现伤员身上全是血,二话不说贺子珍用她虚弱的身体将伤员背起往隐蔽的地方转移。

油画《长征》

没想到这个时候敌机再次飞来,一枚枚炸弹倾泻而下,贺子珍背着伤员在炮火中躲避的时候,另一架飞机俯冲下来,机枪疯狂的扫射着每一个目标,紧接着一阵更加猛烈的炮火袭来,贺子珍和伤员此时已经根本无法隐蔽。

贺子珍此时已经忘记了一切,奋不顾身向伤员身上扑去,随即一枚枚的炸弹在贺子珍身旁爆炸,整个人已经被浓烟笼罩。

吴吉清大喊着冲过来,急忙背起贺子珍,轻轻地放在担架上,此时贺子珍已经昏迷过去了,鲜血染红了军装。

军医第一时间给贺子珍打了止血针,经过检查发现贺子珍头部,上身、四肢一共17处中弹,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只是去除了浅表弹片,深入体内的弹片因为没有条件所以不敢贸然取出,最后这些弹片留在了贺子珍体内,成为了她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桂圆,不要哭!”

1937年年底,由于实在无法忍受弹片对自己的折磨已有身孕的贺子珍毅然决然地踏上前往苏联的飞机,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贺子珍历经了种种磨难,但是没有任何退缩,一人扛起了所有苦难

1948年,贺子珍结束了自己长达十年在苏联的漂泊,回到了国内,由于特殊情况迟迟没有与她深爱的那个人相见。

1959年,那两颗孤独的心再次相遇,时过境迁,让人不胜伤感,这次短短的见面,谁知已是二人的诀别。

1979年9月,步入晚年的贺子珍终于来到了北京,而此时她心心念念的主席,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整整三年。

斯人已逝,天人永隔,当贺子珍乘坐着中央派来的专机稳稳地下落到北京机场的时候,井冈山时期就彼此相识的姐妹,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的到来让贺子珍十分欣慰,不光是和昔日战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更是一个长达30年心愿的实现带来的慰藉。

来到北京之后,组织上首先安排她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让贺子珍作为妻子、战友、同志,再看一眼当年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人。

在参观之前,组织上和女儿李敏怕贺子珍到时候情绪失控,专门开导她说:到时候到了纪念堂,不能发出任何响动,更不可能放声大哭,这是纪律,要听组织的安排。

贺子珍作为井冈山时期的第一位女党员,自然而然的要遵守组织的一切纪律。

1979年9月的一天,贺子珍乘坐着专车从301医院启程前往毛主席纪念堂,贺子珍的右手紧紧地握着一条白色的手绢,专车行驶在长安街上,没多久就来到了面对天安门城楼的纪念堂南门,贺子珍坐着轮椅,在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的陪同下来到了纪念堂。

李敏和孔令华将写有“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的战友贺子珍、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的花圈恭恭敬敬的摆到了毛主席汉白玉坐像前。然后,李敏和孔令华一左一右陪着贺子珍和毛主席坐像合影留念。

这一次“特殊”的合照,竟然整整过了42年,上一次二人合照竟然是1937年在延安。

随后,贺子珍来到了瞻仰厅,瞻仰厅里鸦雀无声,静得出奇,只有升降机微微发出的声音,伴随着升降机的上升,水晶棺慢慢被抬升起来,里面躺着的那个安详的老人,正是贺子珍梦中多次出现的自己的爱人。

当年,贺子珍前往庐山与毛主席见面,贺子珍泪流不止,那一天,自己的爱人坐在对面,说:“桂圆,不要哭”,时隔20年,当贺子珍再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当年的那句话依旧在耳边回响:“桂圆,不要哭!”

可是,这一次贺子珍看到的,是一个用水晶隔着的丈夫,在贺子珍眼里,自己的丈夫没有去世,他只是累了,想要休息了。

尽管贺子珍极力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但是眼泪依旧不听使唤地涌上了眼眶,为了不让自己哭出来,她紧紧地咬着手中的白手绢。当年、贺子珍为了眼前的丈夫,为了爱情,为了家庭,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而此时,贺子珍将眼泪慢慢地流到了心中。

李敏的眼中也是泪水满满,她想起来3年前的那个秋天,自己最后一次看望自己的父亲,正当分别的时候,毛主席用左右食指和拇指握成了一个圈,给李敏看。

而当时的李敏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根本看不清父亲动作,更无法理解父亲这个动作的含义。

多年之后,李敏将此事和朋友提及,朋友说:“主席这个动作会不会是代表你母亲的名字呢?,我觉得主席临终前一定放心不下你母亲”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李敏的支持。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主席走完了他人生的全部路程,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憧憬离开了这个世界,主席去世的前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贺子珍的生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毛主席所想到的是不是桂圆,已经如从考证,但是在他的心里,对自己的爱人,应该拥有着另一种情感。

贺子珍和毛主席这一次特殊的见面也即将结束,贺子珍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离开了纪念馆,回到了车里,上了车以后贺子珍和李敏同时看见了,“台高里各十丈白玉柱”,远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望红台。

这是她一辈子都在守望的地方,也是千万人一辈子都在守望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迪菲实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