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7 21:42:10
前段时间,一则学生宿舍产子的新闻上了热搜。
据了解,这名学生因为临近考试,忙于复习而产生焦虑情绪,最后在宿舍早产生下孩子。
其室友更是无比淡定地说道: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生孩子了。”
“她头一次生孩子还大出血,把大家都吓一跳。”
还是在校学生,已经经历两次生产,豆妈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够早熟的。
生孩子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在宿舍就草草完成。一旦出什么意外,谁来负起这个责?
案例折射的是孩子缺乏性保护意识,偷藏禁果后只能早早生下孩子。
但比起早早生下孩子,另一种现象更为高频和危险。
那就是青少年流产。
之前看到一条新闻,一名杭州女孩从16岁开始就流产,4年内流产9次,平均一年2次,子宫内膜薄得就像一张纸。
作为一名妈妈,看完这些案例真是深感揪心。
在大环境对性保持开放的情况下,我们却缺乏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引导。
以至于很多未成年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把生育、流产当做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看待,缺乏对身体的保护和对生命的尊重意识。
为改变这一现状,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莫让一时放纵,成为青春之殇
若青春只剩放纵,那么悲歌就会悄然奏响。
云南金平,一名高中生做流产手术,上手术台三分钟即死亡;浙江嘉兴,一名19岁的女子在宿舍卫生间流产死亡。死亡原因是私自服用堕胎药不慎,导致大出血。黑龙江七台河市,一位名叫那阳的女孩在无痛人流手术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一些黑心私人诊所,宣称随做随走,学生半价。
却让无辜女孩付出生命的代价。
看着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家长们还觉得对孩子的性教育引导不重要吗?
我们总以为孩子长大了,该懂的都会懂,殊不知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家长的责骂偷偷流产。
正规医院流产本身就对身体的损害极大,更不必说一些黑心、私立医院还存在行医不规范等问题,甚至手术中途加餐坑钱。
缺乏分辨能力的未成年学生,很容易就掉进这些消费陷阱当中。
一个个稚嫩的脸庞就这么躺上冰冷的手术台。
等待她们的却可能是子宫穿孔、大出血、呼吸衰竭、瘫痪、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
而且不出事,家长根本无从得知,孩子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比如之前陕西榆林一名女孩,独自跑到榆林妇产医院做人流手术,在没有家属或监护人签字的情况下,医院擅自为女孩做了人流手术,结果中途出事成为了植物人。
时隔几小时后,家长才知道,生龙活虎的女儿,如今失去意识瘫在床上。
如果这名女孩能提前知晓流产的风险性,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不少未成年人,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判断力,很容易被大街上的不良广告所吸引。
只有提前教会孩子甄别消费陷阱,才能让他们远离青春之殇。
人流真相究竟如何?
年少无知的孩子们,以为流产就是睡在手术台上做个梦这么简单。
却不知这其中暗藏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目前的人流手术有两种,一种是药流,一种是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通过服用米非司酮片和米索前列醇,让子宫蜕膜变性坏死、宫颈软化,最终子宫兴奋、收缩,促使胚胎排出。
但这种流产方式,只适合怀孕49天内的人。
且有较大风险留下后遗症,比如:
1、流产不全,部分胚胎组织残留子宫,后续需手术取出,有感染风险。
2、持续性出血或者腹痛,长期失血,抵抗力会下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3、药流导致输卵管堵塞,宫颈粘连,造成不孕不育。
疼痛只是一时,后续的不可逆伤害才需要更加警醒。
除了之外,还有人工流产。
所谓人工流产就是通过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把胚胎组织吸出来。
活活把附着在子宫里的胚胎吸出来,甚至用钳子把胚胎组织夹出来,光想想这描述就知道对身体伤害有多大。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直观的动图看见全过程。
第一步:用窥阴器暴露宫颈;
第二步:用子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
第三步:将有强烈吸附力的手术仪器,通过阴道,插入妈妈的子宫。仪器的强大吸附力,会将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就地肢解,并吸出体外;
第四步:用子宫刮匙清除残留胚胎组织。
如果怀孕时间更长,比如孕13~24周,胎儿成型后,单纯地吸附式已经不能取出,得用一个长镊子伸进母亲的子宫,将胎儿夹碎后一块快取出。
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么被残忍地剥夺看世界的权利。
这种流产方式,不仅会让母亲元气大伤,未来还会容易患上妊娠并发症增加母亲无法足月怀孕的风险。
比如生殖道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宫腔粘连,极容易导致不孕不育。
尽管不少医院会宣称什么可视、无痛人流,本质上只是麻醉方式先进一些,对于身体的损害,与传统流产手术并无不同。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作贱的是孩子身体,痛在父母心。
告诉孩子,贪婪一时放纵的刺激,终究需要品尝无情的苦果。
洁身自好,才不至于悔恨终身。
且流产损害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中国青少年的首次性行为年龄愈发低龄化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4年~2019年,中国流产人数每年稳定在970万。
这还不包括未登记在册的药流和黑诊所人数。
不像欧美、亚洲等国家因为宗教信仰、法律限制,客观上遏制了堕胎行为。
中国没有法律明文禁止堕胎,导致流产这件事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
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堕胎还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在堕胎的人群中,大约有40%~50%都是未成年人,甚至广西还出现过,9岁女孩堕胎的案例,肇事者竟然只是一位13岁的男孩。
超高的流产率背后,折射的是性环境开放的情况下,大量的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性教育。
依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青少年首次性行为的年龄为15.9岁,6年过去了,这个数字一定是大幅降低。
然而与此同时,孩子的性教育却是缺失的,很多孩子没有意识到避孕的重要性和流产的危害性。
于是草草将自己送上手术台,偷偷吃下堕胎药。
唯独剩下我们的家长一直被蒙在鼓里。
面对这种现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无论是孩子的性好奇,还是性探索行为,都是源于他们作为一个人的本能,家长一味地压制,并不能解决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凡是被压抑的都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表现出来。
只有予以引导和疏通,并让孩子们守好这几条底线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1、守好自尊自爱底线
接纳青春期美好的悸动,但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首先要自我尊重,爱护自己的身体,严肃对待性行为。
自己要去权衡是否能够承担相应的后果,可能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身体上的。
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当发生重大变故时,能否解决随之而来的麻烦。
2、守好原则底线
每个人都享有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用威逼利诱等方式强迫他人发生性行为,以及拍摄不雅照片、视频,避免他日感情破裂,被伴侣利用遭遇身心伤害。
以上案例并不是危言耸听,类似丑陋行径在年轻人的恋情中也是偶有发生。
当爱不复存在的时候,可能就只剩下龌龊和伤害,别高估人性,最大限度保全自己远离情感伤害。
3、守好健康底线
情窦初开的孩子,情难自禁可能发生亲密行为,家长提前科普性行为的卫生健康问题,比如哪些疾病会通过性途径传染。更要告诫他们洁身自好,不滥情滥交。
以及最佳的避孕方式,紧急避孕药、人流的危害,未成年学生怀孕面临的舆论风险等诸多问题。
当不幸发生时,家长应该最大限度保全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不是劈头盖脸责骂他们,以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李玫瑾教授曾说:“教育孩子,一定是情感在前,约束在后。”
先解决问题,让他们感知父母的爱意与善意,再思想教育,孩子的可接受度才会更高,切勿本末倒置。
所谓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是一辈子的羁绊,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或许不再无话不谈,需要不断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只有提前为他们未雨绸缪,未来孩子的人生路才会走得更加坚定和顺畅,不再面对拦路虎时惶恐失措。
但愿男孩、女孩都能在家长的无声润泽下,眼里有光芒,心中有方向。拥抱斑斓的青春,感知人生不同阶段的新鲜和愉悦。
性教育的普及刻不容缓,家长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孩子要学会保护好自己、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