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 14:16:02
「每日罐头」是一档(狗子特别喜欢的)心理学口味精神食粮栏目。
每天更新哦!
罐头质检员:三三
前几年有个新闻,某财经政法大学的多名学生微博上爆料:在《社会化媒体运营》的课程中,任课老师要求学生加微信好友,并以新增好友人数计算平时成绩:加到1001及格,加到1667个满分。
大家纷纷吐槽加好友加到头秃……
这样的课程要求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说这课是社会化运营,这样的作业合情合理,也有人吐槽这要求堪比微商卖货。
随后有不少人开始比较各自的微信好友量,有的说1000多个算不了什么,也有的说自己就100多个好友,也挺好。吃瓜群众们在比较好友量的同时,似乎也在暗戳戳地比较社交能力。
不过,好友数量那么多,你真正能“运营”起来的朋友,能有多少呢?
牛津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人类学家RobinDunbar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提出过一个著名理论:
受大脑皮层功能的限制,人类智力允许其拥有的稳定社交关系最大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后是150人,一般不会超过200人。这就是著名的邓巴数“150”,它代表一个人可以和他人保持密切关系的最大数量。
哪怕你有很多很多好友,但在人类能力范围内,你能维持稳定联系的最多也就是150人。
这其中呢,平均每个人的密友数量是5个,指的是真正交心交肺的那种密友,这5个密友占去了你所有社交时间的40%;还有另外10个人,是我们经常联系的朋友,需要我们另外20%的投入。还有大约35人与我们发生互惠互利的社交关系,但不会经常联系。
总的来说,我们会花费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与这最中心的15个人交往。这些人,也是我们最重要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Dunbar,R.I.M.(1992)."Neocortexsizeasaconstraintongroupsizeinprimates".JournalofHumanEvolution.22(6):469–493.
这世界太丧了,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