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7年成为天才,花20年做回普通人,妈妈曾说:是我害了他

2021-11-29 11:11:02

云主机

作者|二禾

「神童」魏永康因病去逝了,才38岁,那么年轻。

太多人唏嘘,感叹,这位天才短短38年的一生,浓缩了别人一生都不会有的曲折坎坷。

魏永康是谁?

在很多人眼里,他曾经是2岁能识千字、4岁学完初中课程、13岁高分考入大学的东方神童。后来,他是以悲剧结尾的现代伤仲永。

天才的辉煌,终究像流星一闪而过,可更让人值得细细品味的,是他做回普通人的后20年。

因为魏永康的无奈与清醒,藏着每一个孩子的共同困境;他妈妈的望子成龙,挣扎和期盼,每个父母也深有体会。

这是魏永康自己的故事,也像极了太多家庭的侧写。

“快进”的人生,神童由母亲一手创造

1983年,魏永康在湖南一个县城出生。

爸爸,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受伤后长年卧床在家,妈妈曾学梅是县城百货公司的销售员,更是全家的顶梁柱。

魏永康,就是照进黯淡家庭的那束光,妈妈开始将毕生的期盼,都安置在他身上。

几个月大,妈妈就拿着识字卡和古诗词,对他进行启蒙。

1岁多,他被妈妈带到单位大院,一个男同事拿着花生米,看着小魏永康,低头逗他:“你写一个字,我给你一粒花生米。”

小魏永康,从人字开始,在地上写下了将近100个汉字。

满院的人们沸腾了!神童的称号从此开始叫响。

2岁,魏永康就认得2000多个字,4岁,同龄孩子还掰着手指头,学习1+1=2时,魏永康已经学完了初中课程。

4岁那年,妈妈曾学梅直接把魏永康领到当地最好的小学,要求直接上二年级,招生老师立马变了脸:“你口气也太大了吧。”

为了让母子俩打消念头,老师干脆拿来一张试卷,可20分钟后,魏永康就答了满分。闻讯赶来的校长,赶忙出了几道四年级的方程式,魏永康轻松解出了答案。

“天才”,“神童”,几乎每个教过他的老师,都会这样感叹。

他所有的成就里,都有妈妈的影子。

妈妈辞去工作,全职陪伴,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

甚至在睡觉前,她都会在水泥墙上写满公式,嘱咐魏永康看完再睡。

而辛苦终于有了收获,魏永康的传奇,时隔20多年,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小学,只读了2年,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获奖无数……

做神童,魏永康所向披靡。

可谁也不会想到,接受命运馈赠的神童头衔,后来要付出多少代价。

神童的路,比普通人更难走

很快,有媒体开始留意到天才也有另外一面。

牙膏,妈妈挤;

鞋带,妈妈系;

洗脸,妈妈洗;

到高中时,甚至饭都是妈妈一口口喂的。

有记者担心魏永康的自理能力,妈妈却一脸笃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

妈妈却没有预料到,她忽略的小事,竟然成为在题海折戟斩将的儿子,此生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上学时,同学打电话找,妈妈的回答永远是三个字:“不在家。”

时间长了,就没有人给他打电话了。

一次,魏永康和同学踢了一会足球,被妈妈恨铁不成钢:“时间是宝贵的,你每玩一分钟,就浪费了一分钟的生命……”

挨骂之后,魏永康就不敢再和同学玩了。

对于恋爱问题,妈妈更是严防死守,叮嘱魏永康:“女孩都是妖精,招惹不得,要不一生就毁了!”

此后,魏永康见到女孩,连话也不说。

妈妈尽心尽力地,将所有学习以外的事物,都推出了魏永康的生活。从此,他的世界越来越小,只剩下读书。

就像一根小树,被园丁砍断了所有枝丫,虽然成长得笔直,可从此也失去了繁茂的机会。

独自踏上求学之旅的魏永康,还没有意识到,大学校园里,分数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人的能力,情商、性格魅力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他是神童不假,可他也无法分清什么季节该穿什么衣服。

大雪天,他穿着短袖踩着拖鞋就去参观天安门,引来行人纷纷驻足。一年四季,他的头发永远凌乱,衣服始终散发着味道,房间臭不可闻,再次全校闻名。

生活上的困难还是其次,人际关系,成了魏永康最难跨越的障碍。

在寝室看书入了迷,没人提醒,他就连课都忘了上;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完成不了团队任何任务;无法和导师沟通,毕业论文老师都没法指导,最终,被中科院无奈劝退。

媒体的风向迅速转向,神童陨落,伤仲永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

孤独感裹挟着挫败,迅速席卷了魏永康。

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妈妈的态度。

看到退学通知的那一刻,曾学梅指着马路对着他吼:“这么好的条件你都不珍惜,你怎么不去死!”

魏永康曾在采访中坦言,恨过妈妈。

黯淡回家后,魏永康还试图在深圳、南京工作,结果都是无疾而终。

自暴自弃,打游戏,和母亲吵架,就带着500元钱离家出走39天,又因为弄丢了钱,被警察送回来。

17岁之前的荣耀,一夜归零。

20岁,魏永康一直快进的人生,终究被迫按下暂停键。

寂寂无名、平淡一生,光芒万丈,神坛跌落,哪个更痛苦?这个问题除了魏永康,谁也无法回答。

“补课”之后,终于过上想要的人生

人们常说,人生总要经历三个阶段:认识到父母是普通人,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直到接受孩子也是普通人。

认识到这一点,曾学梅花了三十年。

曾学梅终于痛苦地承认,“不怪孩子,是我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太对不起他了。”

健全的人格、责任心、独立性,这些远比知识还重要。

好在,一切都还不晚。

20岁的魏永康,和妈妈再次踏上了补课之旅,只不过,这次的难题是生活。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从怎么穿衣,到如何吃饭,怎么和别人打招呼,从日常习惯,到买菜做饭,到打扫卫生拖地,事无巨细,全都让魏永康一点点学起来,曾学梅不再苛责,更加包容,还鼓励儿子,请同学到家里做客。

孩子感受到被爱,被信任时,改变也就不远了。

就像是黑白画布上,填上了其他色彩,魏永康开始接地气,生活也多姿多彩起来。

客人到家里,魏永康知道了要给客人倒水;外出买菜,还知道多走几家,买最便宜的;还能照顾卧床的父亲。

对魏永康来说,做普通人也许比做天才更难。

可落下的课,终究还是补上了。

之后,上海一家公司听说了魏永康的事迹,邀请他去就职,这一次,魏永康再次独自踏上旅程,不同的是,这次的他,已经笃定了许多。

不仅工作可以从容应对,魏永康更是遇到了一生的挚爱,之后,又追随妻子去了深圳。

妻子一直知道,读书是他的梦想,在妻子的鼓励下,魏永康再次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此后,魏永康很少在公众出现,但是在论坛上,却以网名“普通江”的名字,留下了很多痕迹,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作小普。

“普通”两个字,足以说明魏永康的清醒:不必始终光芒万丈,只要温暖有光。

褪下光芒和荣耀,魏永康有了稳定的工作,在老家买了房子,别人眼中木讷、不通人情的神童,早就变成了懂生活的丈夫,充满爱意的爸爸。

生活普通,却充满了快乐和生气。

平时他也会去买菜,周末,他也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去玩,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年男人,一家人共享天伦,平淡又幸福。

对于孩子的培养,魏永康交给了妻子,因为做过神童,也失去过,所以不想再让孩子重复自己的过往。

高分,荣耀,神童,这些标签,都不是他想要的。人这一生,终究是要和平凡的自己和解。

把平凡的生活真正过好,人生也是一种圆满。

11月9日,魏永康因病去世。

有人唏嘘他从天才到平凡的短暂一生,有人感慨他母亲的苛责,更多人好奇,怎样的天才,才算过好这一生?

在我看来,最珍贵的,是魏永康走下神坛之后,接纳自我,与平凡和解,重新出发的清醒。

还有那个太过望子成龙的妈妈,放弃了操纵和控制,选择了理解,最终和儿子再次成长的勇气。

天才的赛程很短,人生的赛道很长。

做天才,还是普通人?走捷径,还是绕远路?不够完美?这些都不重要,清醒和成长本身,就是力量。

——End——

作者:二禾,记者,甜品师,喜欢新鲜有趣的文字,偏爱甜蜜浓郁的奶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迪菲实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