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邓小平复出,主动约见陈锡联,陈锡联:我对不起你啊

2022-01-27 16:13:02

庆典活动策划公司

前言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做出了历史性的决策,结束了“十年浩劫。不久,邓小平同志复出,中国开始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1978年秋冬之际,邓小平约见自己的老部下陈锡联,陈锡联面对自己的上司却十分的忐忑,他一见面就向邓小平做了深刻的检讨:我对不起您啊,当时您被打倒时,我没有站出来为您说话,这是我一生的痛。

邓小平听后坦然的说道:“那个时候谁都没有办法,你也无能为力,这不能怪你”。

陈锡联将军

邓小平对陈锡联十分信任,两个人早在战争年代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邓小平:你陈锡联是一个将才

陈锡联出生于湖北红安,家境虽不富裕,但还能说得过去。陈锡联3岁的时候,父亲在工作中不慎受伤,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他的父亲没有挺过去,最终离开了人世。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陈锡联来到了地主家中帮忙放牛。在这里,他不仅吃不饱,还动不动就要挨打,陈锡联只好离开这里,与母亲沿街乞讨。

少年时期的陈锡联

全国范围内都掀起了革命的浪潮,陈锡联向母亲提出了自己想要参军的想法,可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万般无奈之下,他偷偷地跑了。来到山脚下的时候,他对着家的方向说道:“母亲啊,孩儿不孝,等到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回来接您享福。”

陈锡联参军的时候,因为年龄小,身体比较瘦弱,很多人认为陈锡联不能够上战场。最终陈锡联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小平

而陈锡联与邓小平的第一次接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召开了军政领导会议,作为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亲自主持了这场会议。

会议开始后,刘伯承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随后邓小平便站起身来同大家打招呼,他望着台下的众人说道:“你们大家都还年轻,身体都很好,中国革命大有希望啊。”

邓小平话音刚落,陈锡联直接说道:“邓政委也很年轻啊。”邓小平微笑着点了点头,紧接着他开始讲道怎么样建设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问题。

邓小平在陈锡联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邓小平在讲话深刻的贯彻了毛主席的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的刘伯承

邓小平来到太行山之后,马上对一二九师的军政干部进行了“摸底”,并且从将士们的口中了解到了陈锡联的情况。

陈锡联自从参加革命之后,每一次战斗中都冲锋在前,被指战员誉为“一门小钢炮”,李先念称其为“打仗数第一”,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领导下,更是立下了不少战功,深得徐向前的喜爱。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担任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的陈锡联率领一支部队深入敌后,袭击了阳明堡机场,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使得日军在晋北地区失去了空中优势,因此还受到八路军总部的嘉奖。

八路军战士夜袭阳明堡机场

邓小平非常看好陈锡联,他亲自找到了陈锡联谈话,刚见面的第一句就是:“你陈锡联打仗厉害,是一个将才”。

邓小平:他有吃肥肉的胃口,也有啃骨头的劲头

1938年3月,在邓小平、刘伯承的指挥下,八路军战士在山西境内歼灭了大量日军,取得了神头岭大捷。

战斗过程中,邓小平以陈锡联所在的七六九团为左翼队,其部负责袭击涉县方向援助的敌军。陈赓所率的三个团为右翼队,伏击潞城方向援助的敌军。

结果,战斗引来了潞城的日军援助神头岭,在邓小平的指挥下,日军落入了八路军的圈套,仅有100余名敌人逃生,近千名敌人丧生,这就是著名的“神头岭之战”。

神头岭战斗中的八路军战士

这次战斗中,陈锡联所负责的涉县只有少股的敌人,所取得的战果不大,陈锡联心里多多少少有点抱怨,他自言自语的说道:“光啃骨头,没有吃上肉啊。”

邓小平得知后,在讲话中说道:

“陈锡联这门钢炮不能闲着,总有他好好发挥的时候,下次一定会让他吃上肉的,但是啃骨头的那股劲不能有所松懈。”

半个月后,日军调集重兵大规模进攻晋东南地区,很快就占领了临汾等地。长治、临汾等地的公路段成为了日军进行后方支援重要的交通线,运输十分繁忙。

邓小平、刘伯承根据所掌握的情况,作出决定,准备让陈锡联所在的七六九团赶往前线,与日军展开战斗。

毛主席同邓小平

战前,邓小平来到了七六九团团部,他在动员大会上讲话:“上次的神头岭的战斗中,让你们袭击涉县,结果有人发起了牢骚,说是光啃了个骨头,没有吃上肉。现在给了你们的可是一块大肥肉,但是也连着一块硬骨头,你们必须有啃骨头的劲,才能把这块肥肉吃下去。”

邓小平朝着陈锡联看了过去,陈锡联当即作出表态:“邓政委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陈锡联率领七六九团奔赴战斗前线,就在日军的辎重部队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区时,陈锡联带领战士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七六九团共歼灭了400多名敌人,摧毁敌人的汽车180多辆,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这就是著名的“响堂铺之战”。

革命战争年代的徐向前

战斗结束后,邓小平、徐向前召开庆功会。邓小平不断地称赞陈锡联:“陈锡联不仅有吃肥肉的胃口,更有啃骨头的劲头。”

邓小平拒绝与陈锡联握手

邓小平十分信任陈锡联,但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也对陈锡联发过火。

陈锡联在回忆中说道:“刘邓每次召开会议,邓政委的讲话比较少,一般都是刘伯承司令员讲话,可是邓政委生气的时候,讲话就会格外的多。”

1946年,定陶战役结束,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被我军生擒,全军都在庆祝这次战斗的胜利。

我军在战场上连战连捷,可是邓小平发现部队的风气出现了变化,有一些部队领导显得骄傲自满,群众纪律出现了一些问题。邓小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决定专门召开一次整顿纪律的会议。

刘伯承和邓小平

陈锡联接到了开会的通知,他想肯定是因为将士们取得了胜利,首长想要趁中秋来临之际,犒赏一下大家,从而鼓舞士气。

陈锡联越想越高兴,他叫来了第七纵队司令员杨勇赶到开会地点,可是到了之后,事情出乎他的意料。

陈锡联看到邓小平,本来想同他握手的,可是邓小平面对他一直不冷不热,并没有理会他。

陈锡联察觉到了邓小平的变化,因为邓小平有一个习惯,凡是心情好的时候,见人都会握手。要是他心情不好,想要批评人的时候,谁都不会理。他心里在想到底是谁“得罪”了邓小平呢。

会议开始后,邓小平开始在台上讲话:

“今天开会不握手,你们不要打了几个胜仗就显得骄傲自满,现在我们要多想想我们自身的不足,内外部的团结搞得怎么样?群众的纪律搞得怎么样?”

李达在台上讲话

邓小平讲完之后,刘伯承、李达等人就当前部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发言,整个会议从早上开到了晚上,吃了晚饭后继续开,一直讲到了第二天天亮的时候。

陈锡联清楚现在的情况,根据他对邓小平的了解,只要他和杨勇不表态,这个会就会一直开下去。

陈锡联趁着中途休息的时候,把杨勇拉到了外面,陈锡联直接开口说道:“如果咱两不表态的话,这个会议就结束不了,这样,三纵的事我负责,至于七纵的事情你负责。”杨勇听后点了点头。

进了会场之后,两个人马上向邓小平表态,承认了自己在管理队伍当中所出现的问题。邓小平听完之后,站起来说道:“今天会就开到这里,同志们先散会吧。”

杨勇将军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刘邓大军到达了西南,解放了历史名城重庆。邓小平决定由陈锡联担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负责管理重庆的日常事务。

陈锡联得知后,直接说道:“我一直在部队,不懂地方上的工作,您还是找别的同志干吧。”

邓小平劝导他:“打仗是为了人民,当市长也是为人民服务,有什么不会的,我们可以慢慢学嘛”

不久之后,邓小平针对解放军进入重庆后所存在的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地址就选在了邓小平家中。

人民在庆祝西南地区的解放

陈锡联来到后,发现邓小平的脸色都不太对劲,他主动向邓小平伸出了手,可是邓小平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陈锡联心里犯起了嘀咕。

邓小平邀请众人参观了一下自己的房子,原来邓小平所住的房子曾经是国民党的一个机关,一共分为上下两层,平常的话刘伯承住在楼下,邓小平住在楼上,在阴雨天的时候,屋顶就会漏雨,住宿情况十分艰苦。

邓小平针对进城后解放军领导“闹房子”的事情提出了批评,他严肃的说道:

“我们来到西南,是为西南人民服务的,不是来享受生活的。土匪还在,你们就想舒服,还争起了房子,你们好好想想,曾经在这里住宾馆、住好房子的人他们现在都去哪了?”

西南解放后战士们在做生产建设工作

邓小平的讲话起到了作用,陈锡联等人谨记邓小平的教导,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整顿,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后来陈锡联回忆起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感慨万千的说道:“小平同志虽然两次不同我握手,但是他批评我们一次,我们就会进步一次。”

邓小平:陈锡联没有野心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先后担任了炮兵总司令、沈阳军区司令员等职。陈锡联没有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创建了属于新中国的智能化炮兵部队,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军制,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军事实力。

陈锡联在炮兵阵地检查训练情况

1975年1月,陈锡联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分管体育和工业。一年后,毛主席在病重之际,下达了一条重要指令:由陈锡联接替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毛主席对叶剑英的评价,不管是在军事还是在政治上,叶剑英元帅的能力都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让人放心,可毛主席为什么会把军权交在陈锡联的手上呢?一时间,诸多的猜疑指向了陈锡联。

会议上的叶剑英

陈锡联因为作战勇敢而且对人谦和被人称之为“双面狐”,他对于权力没有任何的贪恋,始终把权力作为建设国家的工具。当时的陈锡联既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是中央军委常委,自然是主持军委工作最为合适的人选。

不过这件事情却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甚至有人传言:“陈锡联要夺叶公的权”,毛主席得知后,说了一声:“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带过兵,打过仗,现在国务院还有个职务,军队的事情让他管最为合适不过了。”

叶剑英元帅起初没有理解毛主席的深意,对陈锡联存在一定的误会,甚至产生了从北京搬回老家广州的想法,陈锡联得知后,亲自劝阻叶剑英元帅。

晚年的毛主席

叶剑英生气的说道:“你是怕我捣乱嘛,如果想捣乱的话哪里不能捣乱”。

陈锡联只是想让叶剑英留在北京,这样的话对当前的局势有一定的帮助。叶剑英元帅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择留在了北京。

陈锡联陪同毛主席视察工作

邓小平十分清楚陈锡联的为人,他得知这件事后,对陈锡联的工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他在公开讲话中说道:“陈锡联没有野心。”

陈锡联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毛主席所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同样他也没有辜负邓小平的信任。陈锡联非常尊敬叶剑英元帅,每次有什么大事,他都会主动与叶剑英元帅商量,在获得叶剑英元帅的同意之后才行动,自己绝不贸然行动。

叶剑英同邓小平

两个月之后,叶剑英元帅慢慢回归,陈锡联便把手中的军权交给了他,“夺权”的谣言因此不攻自破。

陈锡联: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采取措施,国家的发展也逐渐趋于稳定。

陈锡联和李先念前去西山看望了邓小平,两个人一见面,邓小平就主动拉陈锡联的手,陈锡联高兴的说道:“差点就见不到您了。”

由于邓小平上了年纪,听得并不清楚,卓琳就把陈锡联所说的话一字一句说给了邓小平听,邓小平望了望他,没有说什么,可以看出两个人心有同感。

邓小平同陈锡联握手

1978年邓小平复出之后,主动约见了陈锡联,他一见到邓小平后诚恳的说道:“我对不起您啊,在你第二次被打倒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为您说话。”

原来1975年邓小平第二次被打倒的时候,陈锡联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对此事没有任何的异议,因为这件事他觉得愧对自己的老首长邓小平。

邓小平摆了摆手说道:“那个时候,谁都没有办法,你也无能为力,这个事情不能怪你。”

邓小平在谈话中说道了陈锡联在东北的问题,陈锡联做出了深刻的检讨:“责任不在下边的同志,完全在我,我错了,大家就跟着我错了,我对这些错误承担全部的责任。”

邓小平在会议上讲话

两个人又聊起了之前的一些往事,陈锡联听到邓小平的话,眼里的泪止不住落了下来。随后,陈锡联回到了自己家中。

1980年,陈锡联响应邓小平的号召,辞去了所有的职务,将剩余的军权交到了邓小平手里,自己则功成身退,圆满的完成了毛主席所交给他的任务。

晚年的陈锡联写起了回忆录,他在回忆录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邓小平的感激之情:“他关心爱护下属的长者风范,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子里面,使我终生难忘。”

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

1998年,陈锡联实现了邓小平留下的遗愿,他亲自踏上了香港的土地,看到香港繁华的景象激动的说道:“小平同志没有实现到香港土地上去看一看的愿望,如今我们帮他实现了,”可见陈锡联将军对邓小平的怀念。

回头想想,毛主席让陈锡联掌管军权实则也是对邓小平的一种保护,希望邓小平可以韬光养晦,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的辉煌。陈锡联也明白了毛主席的用意,才有了今后卸任这一举动,这些行为实则是他们三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晚年的陈锡联

在中国那段最为艰苦的岁月,这些伟人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段历史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迪菲实业网版权所有